马钢公司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

近年来,马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积极抢占自主创新先机,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公司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把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作为企业获得并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不断创新知识产权取得、运用和维护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成果。2018年公司申请专利496件,受理专利475项,授权专利317项。公司目前累计拥有专利总量20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40%,“铁路车轮用重载车轮产品开发项目”获安徽省专利金奖。

注重激励引导,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马钢出台了知识产权政策激励,在国家“一奖两酬”基础上,设立专利受理奖,推出“两奖两酬”,并加大奖酬的力度,极大提高了员工专利发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积极推进创新方法培训,培养出创新工程师160余名、掌握创新方法的员工420余名,实现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逐年大幅提高。

加强专利布局,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马钢把知识产权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紧密结合,积极构建专利池,保护产品技术和市场。马钢目前在轨道交通、高性能建筑钢材、汽车板、电工钢和环保型焦炉技术等领域构建了多个专利池。同时,对接目标市场,积极布局国际专利申请,3件贝氏体车轮国际专利申请进入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巴西、捷克、乌克兰、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马钢自主开发的具有颠覆性创新意义的真空精炼技术《直筒型真空精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已获日本、美国、欧洲专利授权。

强化专利的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近年来,公司专利实施率达87.5%以上。专利的实施,为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采用《一种耐低温H型钢及其生产工艺》和《一种耐低温韧性H型钢及其生产工艺》专利生产的S355ML牌号含钒、铌热轧H型钢共4.11万吨,全部用于俄罗斯Yamal项目,实现销售利润14193.52万元。《铁路货车用低合金车轮钢及其车轮制备方法》专利群实施的4年间,共生产17.5万余件,其中出口15.8万余件,该专利产品已在我国乃至北美、韩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积极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减少成本降低风险。马钢公司积极推进重点产品、重点市场专利分析和预警工作,实行重大科研项目和市场开拓的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有效降低产品侵权、项目投资、市场开拓、海外维权的风险,促进产品专利产业化。在完成高速列车走行部知识产权评议后,马钢又与国家专利局国之预警中心合作,推进高端电工钢产品知识产权评议,为马钢推进高端电工钢研发和国际经营战略减少专利侵权的风险。供株洲机车公司参展德国的车轮,在参展前进行了专利侵权预警分析,避免了可能因侵犯知识产权给公司国际形象和市场营销带来的损害。

加强专利保护,维护合法权益。马钢在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活动中,认真执行国家专利法,既保护好马钢的权益,也尊重和维护他人的知识产权。公司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研立项和产品开发之前,做好立项和产品开发的专利文献检索,避免侵权。在科研开发过程中,对专利文献的跟踪检索,对具备申请专利条件的研究开发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企业的利益。出口新产品、新技术时,做好有关专利技术的法律状态检索。在工程、设备外委活动过程中,强化技术保密和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在工程技改和设备委托加工项目合作合资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防止公司无形资产流失。

重视前期策划,加大科技成果培育力度。公司在科研项目立项初期,设定知识产权和成果申报目标,引导和培育重大科技成果。2018年,马钢5项科技成果荣获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马钢高速车轮制造技术创新》项目),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行业处于第一梯队。2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高低温韧性热轧H型钢关键制造技术研究》项目),二等奖1项。(马钢集团科技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