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市公司视点

 

太钢不锈坚持创新驱动 效益再创新高

 

2018年,太钢不锈抢抓机遇,强化创新,深化改革,全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积极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7.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77亿元,比上年增长7.68%,再创历史新高。

1.坚持创新驱动,新产品开发量大幅增长

太钢不锈科技力量雄厚,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7-2018年评价中,太钢技术中心排名居冶金行业第一位。2018年,太钢不锈投入研发费用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8%,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04%,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比申银万国发布的SW钢铁行业中23家普钢上市公司[1]平均水平高1.74个百分点。太钢不锈聚焦关键领域,加强自主创新,不锈钢冷轧带钢全连续生产线技术集成与创新高品质双相不锈钢系列板材关键制备技术开发及应用3项成果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成果获三等奖。瞄准高精尖缺,加大最薄、最轻、最硬、最特殊不锈钢产品开发力度,成功开发出世界最宽的0.02mm软态不锈钢精密箔材(手撕钢),实现了笔尖用钢迭代升级,将316Li不锈钢线材应用于高端手机制造。同时,加强高性能碳钢产品开发,成功开发出高铁齿轮钢和时速400公里变轨距试验车车轴钢,新能源汽车用硅钢开发量比上年增长251%。据年报资料,2018年太钢不锈新产品开发量比上年增长31.2%

2.推进精细管理,生产经营稳健运行

太钢不锈技术装备先进,2018完成了型材厂精整退火炉改造、热连轧2250生产线除鳞系统改造、热连轧新建保温坑等技改升级项目,对原有的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工艺技术装备进行了完善。同时,加强设备功能精度管理,通过完善设备功能精度管控标准、明确管控项目、落实管控措施,使关键设备功能精度达标率提升到预期水平。太钢不锈积极挖掘和优化产销质一体化系统功能,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化系统运行可靠度和适用性。以信息化倒逼生产计划运行模式变革,实施了计划业务融合、不锈冷轧计划集中管理等流程优化项目。精准辨识瓶颈工序,强化统筹管理,有效缓解了炼钢修磨、EPS工序、热连轧平整及罩式炉等关键环节的瓶颈制约,实现了生产稳健运行,全年产钢1070.39万吨,其中不锈钢416.62万吨,均比上年略有增长。创新开展六西格玛项目,持续推进SPC方法应用,全面推进精品工序创建活动,围绕重点工序实施工序能力评价诊断和改进活动,以精细化管控促进质量稳定提升,再次荣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抓住市场机遇,深化营销策略、营销模式、营销平台的服务转型,产销率100.5%,钢材销量、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7.6%。克服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出口钢材109.59万吨,其中出口不锈材88.10万吨,达到较好水平。

3.深化降本增效,去杠杆效果明显

太钢不锈针对环保高压下原燃材料供给量减价升的变化,优化采购策略和方式,推行战略供方直采,提高大单长单比例,采购降本超预算目标。不断优化不锈钢冶炼工艺,增加廉价资源和废钢使用量,优化能源结构,优化物流管控和运输模式,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加强财务管理,加大资金管控力度,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资金收付风险有效防控。2018年,资产负债率比上年降低6.22%,财务费用比上年降低13.60%,带息负债总额比上年降低19.85%

4.推进超低排放,继续保持绿色领跑

太钢不锈作为城市钢厂,提早应对环保压力,率先建立起了贯穿全流程的节能减排新模式,形成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主要节能减排指标保持国际先进、行业领先水平,是全国首批绿色工厂中国钢铁企业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国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企业2018年,太钢不锈积极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按提前一年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倒排工期,超前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进气、水、固、噪等各类环保升级治理项目,颗粒物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平均影响比上年同期下降57.9%,主要环保指标继续保持国际先进、行业领先水平。

 

综合部产业经济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程筱明

                     2019628

 



[1]安阳钢铁、鞍钢股份、八一钢铁、包钢股份、宝钢股份、本钢板材、杭钢股份、河钢股份、华菱钢铁、山东钢铁、酒钢宏兴、凌钢股份、柳钢股份、马钢股份、南钢股份、三钢闽光、沙钢股份、韶钢松山、首钢股份、太钢不锈、新钢股份、新兴铸管、重庆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