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设备分会

一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设备分会一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努力实现钢铁行业脱困发展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因此,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促进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冶金设备分会201411月份成立以来,在会长于勇同志的领导下,在各位副会长、副秘书长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稳步、顺利开展。冶金设备分会始终坚持以服务钢铁行业为中心,服务会员企业为重心,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得到了会员企业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影响力在不断的扩大。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这一年来分会的主要工作,请各位理事审议。

一、1-8月份钢铁行业运行特点

今年前8个月,受钢材价格上涨影响,钢铁企业经营状况普遍好转,全行业亏损局面得到扭转。尽管钢铁去产能工作在正常开展,但钢铁行业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

粗钢产量降幅逐渐收窄。1-8月份,全国粗钢产量5.36亿吨,同比下降0.1%。在2015年粗钢产量近30年来首次下降后,尽管今年粗钢产量依然保持下降,但降幅在不断收窄。1-2月份粗钢产量降幅为5.7%1-3月降幅为3.2%1-5月降幅为1.4%1-7月降幅为0.5%。预计2016年全年粗钢产量同比持平或小幅增长。

钢材出口继续增加。1-8月份,全国出口钢材7635万吨,同比增长6.3%;进口钢材870万吨,同比下降0.2%;累计净出口钢材6765万吨,折合粗钢出口约7017万吨,同比增加464万吨。钢材出口继续保持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国内供需矛盾,但在贸易摩擦方面已经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

钢材消费继续下滑。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在经历了连续两年下降后,今年仍呈下滑趋势。前8个月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4.66亿吨,同比下降1.1%。从下游需求来看,房地产市场有所回升,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汽车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机械行业平稳运行,但用钢量大的子行业形势不乐观影响了钢材的消费量。此外集装箱和造船行业呈现下滑趋势。

钢材价格有所回升。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自20114季度以来一路下跌,今年终于有所回升,特别是34月份期间钢材价格一度出现暴涨,之后价格快速回落,近几个月钢材价格依然盘整上升。8月末,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77.54点,环比上涨5.45点,较年初上涨21.33点。8月钢材综合平均结算价格为2492/吨,较年初上涨603/吨。

大中型钢铁企业扭亏为盈。1-8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万亿元,同比下降9.7%;实现利税695.8亿元,同比增长164.8%;实现利润总额214.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亏损178.8亿元;亏损面为26.26%,较去年同期下降19.19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1.22%,去年同期为0.92%

二、近一年来分会的主要工作

近一年来,分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为企业服务为第一要务,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分会自身建设。2015分会制订了会员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会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确定了设备部长年会制度和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等规章制度。分会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办事。分会还在钢协官网上开通了设备分会专栏,不断充实专栏内容,定期发布分会业务动态。

第二,发展新会员。随着冶金设备分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一年来,分会共吸收了7家新会员企业,为分会发展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新会员入会后,都能按照分会条例的要求,积极参加分会的各项活动,主动承担义务。截至目前,分会共有会员企业272家,其中钢铁企业225家,设备制造商47家。

第三,赴企业开展调研活动。近一年来,分会采取各种形式,走访调研了20多家会员企业,了解了会员企业在信息交流、对标挖潜、技术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为帮助会员企业更好的了解行业信息、把握行业动态,分会专门编制了《钢铁内参》,每月按时发送到会员企业邮箱,2015年已编制11期,2016年截至目前已编制8期,获得了企业的好评。

第四,开展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工作。随着钢铁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提升,设备精细化管理不断推进,原有的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在统计范围和口径等方面,已无法满足企业之间交流对标的实际需求。为使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准确规范,根据2015年首届钢铁企业设备部长会议上多数钢铁企业的要求,冶金设备分会组织有关单位,对原有的统计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4月份召开了由18家钢铁企业参加的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工作研讨会,深入交流研讨各项指标的统计范围和统计口径,并征求各钢铁企业的意见,会后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新的统计指标包含23项重要生产设备运行指标,涉及吨钢设备修理费、千元产值备件消耗、大型工具消耗、备件资金周转天数、设备故障停机率、设备可开动率等设备运行管理中最重要的指标,覆盖了钢铁生产全流程。

为了使各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尽快了解和掌握指标统计的工作内容,熟练地完成网上填报工作,冶金设备分会于6月份举办了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工作培训班,46家钢铁企业参加了培训学习。目前,由宝信研发的统计平台已于81日正式上线。

开展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工作,有利于加强钢铁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更好的服务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广大的会员企业提供更详实的钢铁企业设备运行、备件消耗、修理费用、技术改造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相互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各委员会工作正常开展。冶金设备分会下设的11个委员会,在各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委员会积极筹划工作会议,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各专业领域技术和管理的提升与创新。冶金电修委员会7月份召了开年会,为电修企业拓展新思路、探求新方法提供了交流平台。冶金设备检修工程预算定额站9月份召开了工作会议,为修订《钢铁企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2018年版)征求企业意见。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钢铁企业环保压力增大,及时了解和掌握符合《新环保法》要求的行业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是企业迫切需求,去年底冶金设备分会联合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召开了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交流研讨会,针对一些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交流研讨。

第六,为了配合好本次会议的召开,分会在4月份发出召开一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的预通知,同时发出了征集论文的通知。通知发出后,立即得到了多数会员企业的热烈响应,20家企业积极投稿,共征集到论文70篇,发表在《冶金动力》杂志上,同时推选出马钢、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泰尔重工、宁波东力、北京安德里茲信泰5家企业的优秀论文在大会上发表演讲交流。

三、应对困境企业加强设备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钢铁行业表现持续低迷,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实现钢铁主业的降本增效,各企业加强了设备精细化管理,并涌现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唐钢强力推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为主线,将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从规划、选型、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改造、更新直至报废整个过程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对设备全方位、多维度闭环管控,进一步减少设备事故故障,降低维修费用,确保设备受控、高效、零缺陷运行,力争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产能最高的理想目标。马钢引入作业长制,设备管理扁平化,推进全员设备管理;优化设备维修模式,优化产线检修模型,建立事故抢修应急机制;整合内部检修资源,集中检修力量,形成合力;备件集中采购、库存集中管理、库存信息共享。包钢随着产能不断扩大、产品结构调整,设备管理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并深入推行,并引进先进的设备管理手段,全面推行设备综合星级管理,领先推进油品全优润滑管理,深入开展设备检测诊断管理等,全面保证了设备高效、稳定、低成本运行,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向公司效益最大化和环境友好型方面深入发展,充分发挥了设备设施在生产经营,物质基础保障和技术保障的作用,为生产起到保驾护航作用。首钢积极推进备件联储体系的建设,与各生产厂设备、信息化管理部门沟通,建立了备件联储管理平台,实现联储数据的关联对应和信息共享,有效的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武钢紧紧围绕加大调结构力度、加快提高重点品种质量、进一步降低成本等目标,重点抓好了设备功能精度提升、降成本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提升等工作,制定并全力推进了设备管理七大目标、六大重点工作、八项降成本措施和九大难点攻关,主要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保持良好。太钢实施三减措施,通过加强检修项目提出/实施/评价三个流程减检修项目,通过优化定修模型、强化状态维修减检修次数,通过业务回归、区域整合、优化倒班人员减协力人员,合理降低设备维修费用,今年1-8月份,设备修理费用较预算节约11.24%安钢坚持精、细、严、实的精益化管理思路,积极推进体制变革和绩效考核机制创新,着力打造高效管理体系。新冶钢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备件计划额度控制;对备件计划进行逐级审核,确保备件计划的准备性、合理性;通用备件的集中管控,减少备件重复提报和重复储备;拓展通用备件社会库存模式,降低备件采购资金、减少备件采购周期;对公司闲置备件进行清理,建立调剂平台,优先利旧,减少采购, 今年1-9月份库存资金同比降低16.8%集团坚持科技创新,先后成功研发了高炉喷煤、高炉水渣超细粉、石灰回转窑和套筒窑、KR法铁水脱硫,以及短流程炼钢等国内外领先的装备和技术。凯达重工面对国内热轧轧辊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积极开发万能型钢轧机轧辊,替代进口产品。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

20164季度以及2017年,设备分会将继续在于勇会长的带领下,全面落实会长办公会部署的有关事项,依照分会条例规定的职责,加强上下游会员企业的沟通交流,推动行业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主要工作计划是:

第一,继续做好分会的日常工作。保持与会员企业的日常沟通联系。继续发展新会员,吸收一些专业性强、技术先进的优秀企业加入分会,也希望我们的会员企业能够积极推荐优秀的企业加入分会,不断扩大分会影响力。做好分会网站的维护工作,及时更新分会的最新动态,并转发行业的重要政策信息。做好《钢铁内参》的编制与发布,让会员企业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冶金管理》杂志上开办“设备管理”栏目,报道分会动态、以及企业设备管理先进经验。收集、汇总国内企业走出去动态,收集、汇总“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钢铁发展动态,跟踪国内钢厂、设备制造商和工程企业海外项目进展,及时通过网站、内参等方式对外公布,以便会员企业寻找合作商机。

第二,完善设备运行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平台,加强分析研究工作。统计平台自81日上线运行以来,整体运行状况良好,但从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平台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分会将继续与各钢厂和宝信保持紧密沟通,继续完善平台的建设,让企业填报和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在当前钢铁行业面临困难局面的背景下,降本增效是企业摆脱困境的重要抓手。分会将发挥各钢铁企业、专家的力量,做好指标的分析研究工作,让研究成果为企业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提供支撑,成为行业内权威的数据。分会接下来将重点做好2016年度指标的统计、汇总、分析、研究工作。

第三,开展好各委员会专业交流活动。筹备液压润滑委员会年会,开展行业油品消耗对标工作,交流液压润滑技术管理经验;冶金设备检修工程预算定额站着手修订《钢铁企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2018版),前期已初步征求了企业的意见,未来还将与上下游企业紧密沟通,继续推进2018版定额的修订工作。节能环保委员会将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大力推广宣传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帮助企业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工业建筑委员会、冶金自动化委员会、冶金修建委员会等委员会的专业活动也要陆续开展

第四,继续推进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制修订工作。国家当前正在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依靠标准硬约束淘汰落后产能。当前,行业内相关设备、油品等技术规范和标准在应用过程中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迫切需要重新修订相关规范和标准。2015年以来,分会与有关单位积极沟通,探索了修订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可行性,今后,分会将加大力度,继续推动行业新规范和新标准的使用。

第五,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和研讨活动。分会将加大调研工作力度,深入企业走访、了解企业诉求,根据需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专项咨询服务。结合行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有深度的研讨活动。分会将始终遵循为会员企业提供服务的办会宗旨,继续发挥分会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提高行业设备管理水平。

第六,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工作。分会将加强同国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开展本行业或行业间相关装备领域的政策研究,为国家制定装备领域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提供建议。同时,将会员企业的诉求,通过适当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两化融合为重要抓手,推动我国成为钢铁制造强国。

与此同时,分会的其他各项工作,也将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的要求认真完成。

最后,衷心感谢会员企业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分会将继续为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志们,今后几年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关键之年,让我们携手共进、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共同为中国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