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永钢“花园式工厂”发展战略

 

    516日下午,江苏永钢集团公司对原烧结一厂的3台无烟气脱硫装置的老烧结机设备实施爆破,彻底拆除。同时,随着新建的2台套450平方米先进烧结生产线全面竣工投产,该公司烧结工序排放浓度将完全达到国家最新排放标准。

此前几天,512日,《中国冶金报》记者在永钢看到,初夏时节的厂区内花木扶疏、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娇艳欲滴,湖石盆景点缀其间;蔚蓝的天空白云浮动,澄碧的长江干渠河水环绕在窗明几净的生产分厂之畔。徜徉其间,令人仿佛置身于公园之中……

“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这是永钢多年来认真落实环保法,积极投身江苏省、苏州市大气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建设‘花园式工厂’的战略目标,从目前环境治理结果来看,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永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吴耀芳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

铁腕治污有方

“永钢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环保优先的转型升级之路。”永钢能源环保处处长彭锡源介绍说,近5年来,该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累计达45亿元,建设了包括烧结烟气脱硫、固废和污水处理、粉尘防治等200多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项目,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约100万吨、减少废水排放约400万吨、减少废气排放约9660吨、减少粉尘排放约7800吨,实现了清洁生产,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成为国家工信部认定的首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

    2014年初,永钢成立了“铁腕治污领导小组”,先后拆除了3个小烧结设备,完成烟尘、扬尘治理项目60多项,厂区粉尘得到有效控制;对31个超过88分贝的噪音源制订了整改方案,完成电炉厂、炼钢厂噪音治理,现场噪音降低10分贝左右。

2014722日,永钢投资7亿元、实施450平方米的2号烧结技改工程,烧结工序的排放浓度将完全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预计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近2500吨、二氧化硫排放约4000吨、氮氧化物排放近400吨,同时通过余热利用实现年增发电量1.2亿千瓦时。

为彻底解决高炉高架料仓的扬尘问题,永钢成立了专项攻关小组,对生产现场、除尘设备、管道布置等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将1号高炉高架料仓作为试点,对其中所有球团矿仓及烧结矿仓的仓口进行密封处理,并在小车顶部安装吸尘罩,除尘效果达到了90%以上,有效减少了粉尘排放。

在环保精细管理方面,永钢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在各个堆场周围新建防风抑尘网累计已达到6000多米。同时增加堆场喷水、喷雾降尘设施300多套,在堆场出入口及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安装汽车洗轮机20多套,每天冲洗车辆1500多辆次,杜绝了车辆带泥上路,保证厂区主干道干净整洁,通过上述措施,堆场周围和道路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永钢还自己编写了新环保法宣传手册,员工人手一册;同时在厂区安装了13个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全面覆盖主厂区所有生产单位及周边区域;每天都安排人员巡视厂区周边河道、路面及相关区域的环境状况,对出现的问题立即汇报并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罚,形成了铁腕治污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资源深度利用

《中国冶金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依靠科技创新全面回收利用各种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是永钢深化节能减排,建设“花园式工厂”的成功之举。

永钢投资约8000万元建设了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对能源进行集中管控。在煤气和蒸汽循环利用上,永钢利用管网将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全部回收,用作球团厂、烧结厂、石灰厂、炼钢厂、轧钢厂的燃料或者发电,年节约标煤约45万吨,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实行生产单位用电“削峰填谷”、发电“增峰降谷”的生产调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目前,永钢高炉煤气放散率累计为0.31%,超过行业先进水平;自发电比例达到45.44%

2011年以来,永钢先后完成了钢渣处理、烧结脱硫灰、高炉灰收锌等资源化处理项目。其中,高炉灰收锌项目,将锌含量较高的高炉布袋灰配入少量无烟煤后,送入回转窑内高温处理,还原出金属锌,现在每天能提取10吨的锌,而提锌后的高炉灰还可以送往烧结厂作为原料。据介绍,永钢实施矿渣利用工程,年生产矿渣微粉120万吨。

在水处理方面,永钢建设了50余套水处理系统,将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制氧等工序产生的废水全部回收处理,生成净循环水、浊循环水等不同水种,再供各生产工序使用。同时,扩建了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对各车间水处理系统处理剩下的污水以及生活污水再进行彻底处理,努力实现污水“零排放”。据统计,目前,永钢水的重复利用率接近99%,外排废水达标排放率达100%2014年吨钢综合能耗572.72千克标煤,吨钢新水消耗2.7吨,均达同行先进水平。

目前,永钢已形成气(汽)体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3个回收系统。“可以说,永钢的生产车间建到哪里,水循环系统就建到哪里,除尘设备就装到哪里,煤气和蒸汽管道就延伸到哪里。”永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永钢近5年累计获得各级政府节能减排专项奖励资金4043.99万元,其中石灰窑燃烧系统改造项目获国家奖励资金662万元,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建设项目获国家工信部奖励资金770万元。

环保惠泽社会

“做好环保工作,不仅要达‘国标’,还要达‘民标’。环保的标准不仅仅是治理达标,还应该包括老百姓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在吴耀芳看来,企业的转型升级,环保是先决条件,必须动真格、实打实。

永钢领导班子认为,“花园式工厂”是一种“天蓝、地净、水清、草绿、物洁”的环保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绿化上花大力气、下深功夫。

为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永钢实施新的环保升级工程,新增25000/天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35000/天,同时在南北厂区分别建设配套的废水回收管网,送至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废水处理100%达标排放。永钢烧结生产建设了脱硫、脱硝、脱二口恶英的烟气净化设施,球团建设了烟气脱硫设施,大气排放满足最新环保法的要求。

永钢成立了绿化工作委员会,近年来投资2000多万元,依托该集团下属的园林工程公司,从土壤检测到绿化植物筛选,再到养护指导,对厂区绿化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与改造。因地制宜地推行建绿、增绿工程,在原有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新增绿地面积7.7万平方米,厂区绿化增长率达40.5%。今年以来,永钢通过采取寻缝插绿、见空补绿、拆障种绿等措施,新增和改造了2万平方米的厂区绿化带。

除了在厂区内部种植绿化带,永钢还将厂区周围500米内的4000亩土地全部建成苗木基地和经济园林。永钢东边六干河沿岸的一片空地,如今已经变成一道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在隔绝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成为“花园式工厂”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也惠泽了周边村镇社区的群众。

不仅如此,永钢还将企业绿色循环体系拓展到所在永联村的农业生产领域,充分利用钢厂的低温余热为温室育秧、粮食烘干和恒温养鱼提供热源,实现了工业与农业的循环互补,助推村级经济发展。

永钢打造“花园式工厂”与所在地张家港永联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去年,永联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发展新动力。

转自《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