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拼在基层的“钢铁人”
小档案:
姓名:郭忠 年龄:44岁 毕业院校:宣钢技校
职业:工人 业余爱好及特长:足球、篮球、象棋
参加工作以来所获荣誉:
2003-2005年,连续三年荣获“宣钢技术能手”称号
2006年荣获“宣钢劳动模范”、“张家口市劳动模范”称号
2009年荣获“全国钢铁行业劳动模范”称号
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感言:
我就是宣钢的一名普通职工,我觉得干好本职就是成绩,爱自己的岗位就要投入心血,付出总会有收获,钢铁的世界并不冰冷,这些看似没有生命的设备是有回报的,敬业爱岗要体现在行动中。
真经:
“不放弃”是郭忠的常态,只要是认准的事就一定坚持下去,一件事做熟了就是行家,做精了就是专家,炼钢更要有火一样的情怀。
当央视“拼在基层”栏目中一个个不同岗位的鲜活人物令我们心生敬佩的时候,在我们并不遥远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平凡普通的人,他22年如一日奋战在炼钢一线,视炉台为阵地,视工作为事业,是领导眼里“省心”的骨干;是工友、大学生嘴里的“大师、老师”,他就是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一钢轧厂炼钢作业区3号转炉炉长郭忠。
不放弃的韧劲镌刻精彩足迹
郭忠1971年出生在张家口市蔚县一个小山村里,爸爸在山外的煤矿上班,虽说家里有挣工资的,但是还要顾及生病的叔叔,日子常常过得捉襟见肘。郭忠7岁就学着做饭给下地的妈妈、大姐送饭,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他捡驴粪、挖野菜、割草卖钱,一分钱三根的冰棍,他从来没有“奢侈”过。10岁才上学的他,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怕吃苦,勤奋”是
“总想走出去,没想到真的就出去了。”外面的世界让郭忠见到了精彩,工业的概念走进这个山里孩子的心里。“啥也没见过,吃个熬白菜就觉得是世界上最美的味道,只有拼命读书。”基础差、底子薄,郭忠没有退路和选择,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十几本课本上,毕业时和小伙伴们一起考进了初中。三年的初中让郭忠眼界大开,他梦想着上警校当警察,但是浓重的地方方言成了他学习英语的拦路虎,最终以3分之差与警校失之交臂,郭忠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宣钢技校,他为自己找到了工作高兴,也为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欣慰。
在技校学的是炼钢专业,金属间相互生成的反应,钢与铁的区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激起了郭忠极大的学习欲望,工业的神秘感让他有亲自冶炼一炉钢的冲动,他渴望着早日到现场实习,在别人看电影、逛大街的时候,郭忠在教室、宿舍埋头学习。600多人的年级,三年六个学期的考试,郭忠没有下过前两名,只有第一、第二名才享受的奖学金,他拿了三年,各科
超常工作状态筑牢技术功底
1993年7月,郭忠从技校毕业来到心仪已久的10.5转炉前,实习时的无数个为什么让他兴奋的摩拳擦掌,他太想亲手炼出一炉好钢了。8小时的工作制,在郭忠这里被彻底打破,他早来四个小时看上一班的情况,又晚走四个小时学下一班的长处,本班冶炼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不仅学会自己岗位的技术技巧,还要学习其他岗位的基本操作。郭忠在这16小时的紧张忙碌中,接触着三名炉长,他分别从三位炉长的操作手法中学习精华——看小样、看火焰、掌握枪位等等这些需要长期积累的知识,被郭忠缩短了学习时间。他把取样后看到的各种形状和颜色画成图形记录下来,把不同钢水形成的不同的火焰形状描画下来,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他跟着加料工学习加料的精准,跟着摇炉工学习转炉倾角的拿捏,跟着炉长学习整体统筹,被他问烦的老师傅吼他两句,他不好意思的一笑,还是跟在屁股后头转悠。慢慢地师傅们看他真是一块好料,总是有意无意地和他磨叨磨叨,郭忠的技术就在这博采众家之长中脱颖而出,1994年1月当上了炉长正式炼钢,半年的时间挑起大梁,还是从来没有的。
2002年,宣钢以快补晚的80吨转炉建成投产,一批又一批的各岗位人才以招聘、考试的形式进入新的炉区。当时宣钢分期分批送出技术好的人员到兄弟钢厂培训学习,为的是能够驾驭现代化、大型化设备,在高技术人员紧缺的情况下,留在旧炉区的中间骨干力量充实到新炉区,郭忠就是其中之一。“小炉子和大炉子一比,简直就是茶缸子和水桶,啥都不一样,时间不等人,只能边学边干。”郭忠又拿出“不放弃”的精神,从学习看碳开始,炼钢从头再来。他继续记笔记、画图形,翻书本、学理论,向学习回来的工友虚心请教,聆听每一位请来的师傅做出的讲解。又是一个半年——郭忠在80吨转炉当上了炉长,时间之短、指标之优,而且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出去学习过的炉长。80吨转炉创出了当月达产当月创效的冶金行业奇迹,郭忠也伴随着宣钢跨越式发展改写着自己的人生。
从2003年起,连续三年,由于他带的班各项指标全年勇拔头筹,郭忠被评为宣钢技术能手;2006年被评为宣钢劳模、张家口市劳模;2008年在宣钢炼钢技术比赛中荣获第一名,2009年被评为全国钢铁行业劳动模范;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郭忠头上有很多光环笼罩着,外人都说他幸运,但是从事炼钢的业内人士都知道,那是郭忠人品与艺品的结晶,光环的背后是难以计数的艰辛和令同行叹为观止的数字指标。2011年,是他作为替班炉长的第三年,三座转炉、12个小班各班情况都了然于心,作为后备力量成为3号转炉总炉长。
认真较真儿庇护转炉“宝贝”
郭忠的认真、较真儿是无人能比的,就是这一点点的不同让他走在了同行前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钢铁冶炼还是相当粗放,胆子大、有经验超过了科学操作。郭忠这一批技校生的到岗为宣钢的炼钢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纠正了原有的错误偏差。曾经有一段时间6吨炉区废品频出,一个班炼的不少,合格的不多。为了控制住局面,厂里将两个炉区的两个班组互相对调,郭忠从10.5吨炉区来到6吨炉区,还是那股子认真劲儿,他又是三个班一块跟,泡在炉前观察各班操作细节。原来为了“多拉快跑”,物料装入量不恒定,钢水成分偏差大,出钢量不稳定,炼钢成了“看着办”、“差不多”。郭忠立刻从加料开始,严格各操作环节,推广看小样的方法,提前预知化验结果,不出一个月,废品率控制到了个位数。
郭忠冶炼操作过硬的诀窍是掌握转炉设备性能。检修时,操作人员是最放松的时候,但是郭忠却和维检人员爬上爬下,弄懂转炉设备的来龙去脉。“懂设备才会用设备,尤其是炉长,要具备综合素质,大型化设备无小事,只有多想才能驾驭好……”郭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给炉前人员上培训课,始终贯彻“炼钢是一门学科”的观点,要求年轻人不要光有闯劲儿蛮干,要注意积累总结。冶炼82B时,渣子粘稠阻力大,刚上手的操作人员没有经验,取样时经常把取样器留在渣子中,郭忠就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调整倒炉位置,如何判别渣子和钢水的交界面,一炉一炉地教,一班一班地过,直到大家都学会为止;溅渣护炉是一直推广的做法,郭忠严格规范什么时间、什么枪位开始溅渣,要求各班渣子一点也不能剩。
炼钢作业区有一句坚持了13年的口号:精工出精品、产品印人品,在郭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一次,郭忠腰疼得厉害,大家都劝他在屋里坐着别转了,郭忠还是忍不住在各环节走了一圈。大学生刘进说他,“对别人严格,对自己更严格。”他不允许找任何理由炼不出好钢。作为总炉长的他,要和四个班见面,要将好的做法一以贯之。有一次,郭忠发现一个班的炉长为了本班的生产,以牺牲炉况为代价没有维护炉型,他拽住“不依不饶”,不让炉长洗澡下班,非把个中道理掰扯清楚才算。事后,这位炉长心悦诚服地说:“我佩服郭忠的大局意识,是我只顾生产忽略了整体,这堂课给我上的好。”
郭忠在较真儿中从点上发现问题,从细节着手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控制喷溅措施》、《降低钢铁料消耗原则》、《从操作降成本要效益》,这些工作思考和感悟凝结着他的心血,饱含着他“不放弃”的拼搏。他有了好的做法从不藏着掖着,班班传授、人人皆知,他带出的徒弟们半数以上走上了炉长岗位,刷新着指标的新纪录。作为总炉长,郭忠最重要的任务是护炉、维护炉型,他继承了师傅“把转炉视为宝贝”的传统,炉炉看、班班盯,溅渣护炉、渣补炉,有了合适时机还要推广趴渣护炉做法,对这个“宝贝”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家里的宝贝,上小学的女儿问他,“为什么总是这么忙?”郭忠无言以对,家已经成了旅馆,家务活儿成了妻子的专利,郭忠对于家是索取远远大于贡献。但是3#转炉服役已经18个月超过16000炉了,无漏钢、无穿钢并且还在平稳运行着,这个“宝贝”的健康牵扯着郭忠的全部精力,也让他感到欣慰。
郭忠是内向的,说起荣誉和成绩,不善言谈的他还有点害羞,但是他明亮的眸子中有倔强的光闪过,似乎是“不放弃”三个字的解释。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夸奖各级干部“蛮拼的”,为广大人民“点赞”,我们也要为身边“蛮拼”的郭忠点赞,赞他不放弃的坚持,赞他追求完美的认真。在百年老企适应钢铁新常态的风风雨雨中,我们的基层有无数像郭忠这样拼搏的宣钢人,与企业共克时艰、风雨砥砺,为伟大时代点赞的同时,也为拼在基层的我们点赞。
郭忠正在看碳
郭忠正在炼钢主控室监测品种钢冶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