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文件
钢协[2006]187号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关于发布2006年
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发布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严格评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审核,决定发布2006年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94项,其中一等成果14项、二等成果29项、三等成果51项,具体成果名单见附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人事部奖励办公室
联系人:吕辛、曲起 010-65135278(带传真)、65133322-1320
地 址: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6号主楼320房间 邮编:100711
附件:2006年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名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二○○六年十月十一日
2006年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名单
编 号 |
项目名称 |
完成单位 |
创 造 人 |
等级 |
2006007 |
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 |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李奇勇、林裕和/ 黄昌福、吴玲娜、唐新义、陈传清 |
一 |
2006025 |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供用水系统优化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梁凯丽、林七女/ 杜庆平、周亮文、刘春燕、陈力军、董和梅 |
一 |
2006029 |
创新质量管理 提升企业竞争力 |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胡玉亭、李学锋/ 杨 飞、康喜唐、张建军、杨永庆、周 力、张建生、杨青翠、段 潇、郝瑞琴、王传东 |
一 |
2006037 |
持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
陈 勇、吴 强/ 杨 宏、张开坚、王继光、赵克文、刘永忠、张凤池 |
一 |
2006039 |
实施差异化战略 提升核心竞争力 |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
孙仁孝、张治杰/ 张大德、焦景民、薛培华、赵永平、陈开华、李茂林、唐银生、回钦兵、李顺健、杨建中 |
一 |
2006051 |
敏捷供应链的运营实践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贸易分公司 |
周隆云、李 贤/ 曲红涛、夏 炜、丁海峰、王沪生、李德强、刘 春、赵益民、刘 欣、董 涛、曾 茜 |
一 |
2006055 |
建设大客户通道提升用户满意度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中心 |
楼定波、李庆予/ 黄兴荣、谢卫东、张 勇、黄丽萍、张志勇、卢金芳、刘新宇、杨 仪、费宇翔、王 磊 |
一 |
2006071 |
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 |
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崔 臣、孟志泉/ 赵生平、赵春晖、龚树春、白宝生、陈秀坤 |
一 |
2006080 |
以钢铁生产流程一体化管理为方向的生产组织结构再造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顾建国、朱昌逑/ 顾章根、苏鉴钢、惠志刚、丁 毅、李胜利、王晓阳、袁中平 |
一 |
2006092 |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
首钢总公司 |
刘水洋、冯晓明/ 薛万青、赵民革、唐丹平、胡雄光 |
一 |
2006097 |
钢铁企业工序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 |
唐复平、马连勇/ 黄浩东、付 伟、林大庆、张克玉、张万彬、杨建伟、何安琪 |
一 |
2006098 |
用系统管理方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
刘 杰、陈 明/ 刘 申、裴宏峰、王丽英、巴宝君、赵玉强、田 威 |
一 |
2006112 |
内部会计监管体系构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计划财务部 |
彭 辰、谭丽丽/ 姚文中、魏春奇、钟国新、吴 杰、谢 辉、杨国彪、刘 虹、殷先文、刘雅君、曹斌正 |
一 |
2006120 |
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建设管理创新 |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王 毅、韩 庆/ 吴光蜀、丁建国、许晓东、刘建辉、杨木林、沈一平、高志平、江东才、杨宝森、苏志翔 |
一 |
2006009 |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的监控管理 |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欧阳元和/ 王敏建、刘会彬、唐新义、张刚强、陈传清 |
二 |
2006010 |
创新经营业绩考核方案 |
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 |
王清堂/ 田山河、刘 乔、江喜堂、吴立宪、刘增社、霍俊发 |
二 |
2006013 |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涂建民/ 袁建新、周 斌、厉跃萍、叶 萍、詹柏丹、李洪伟 |
二 |
2006017 |
用好集团技术创新体系 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陈嘉陵、张若生/ 李绍康、毛新平、邓孙成、蔡曾清、黄志勇、李烈军 |
二 |
2006019 |
强化攻关管理 提高产品成材率 |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热连轧厂 |
荆 涛、郭立合/ 赵 迪、杨明哲、王鲁宁、桂万根、王春友、刘孔明、孟 伟、朱海侠、闫德彰 |
二 |
2006024 |
面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创新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 |
刘相学、李东祥/ 冯清智、王子京、王闺芳 |
二 |
2006028 |
先进数据制造执行系统建设的自主创新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栾鲁民、吴晓峰/ 于海忠、陈玉明、尹承俊、车玉平、张继春、殷世宏、曲新华、赵长刚、赵学爱、黄玉清 |
二 |
2006042 |
创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管理体制 |
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安凤成/ 刘万宇、周宝航、刘志杰、贲志强、王乃谦、董秀杰、李春鹏、高振和、徐 强、黄晓东 |
二 |
2006043 |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标准化管理 |
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张志东、朴峰云/ 宋玉山、袁孝帮、田凤彬、宋泽红、崔志梅、刘淑红、李贞子 |
二 |
2006048 |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
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郝蜀东、王长勇/ 张贵生、武 明、李颐中、王子安、张德彪、孙向青、郝建忠 |
二 |
2006050 |
资金集中管理 |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
马国强/ 潘建德、王明东、袁振宇、周新平、刘鸿哲、沈燕飞、汪 瑾 |
二 |
2006053 |
信息化推进企业管理变革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李永祥、蒋一丰/ 施 兵、杜献智、张志平、吴 凯、胡 奇、王建伟、张四宝、张荣品、李卫东、张小平 |
二 |
2006056 |
钢结构制造业管理模式创新 |
上海冠达尔钢结构有限公司 |
曹 平、沈京慧/ 陈荣林、傅水忠、贺明玄、沈 峰、章兴林、何 卫、李小祥、姜 涛、秦 婕、杨晓晖 |
二 |
2006059 |
加工中心经营管理体系模式的建立及推行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贸易分公司 |
黄兴荣、邹长征/ 金文海、甘丽华、李 劲、刁联武、傅东旭、徐 勇、吴 寰、蒋卓婕、桂 霜、杜景荣 |
二 |
2006061 |
运用增值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刘如军、杨成文/ 石忠民、郝满福、杨红艳、唐品军 |
二 |
2006066 |
转制事业单位干部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陆仁义、王之廉/ 张新江、郭亚非 |
二 |
2006073 |
PS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 |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刘贞锁、安玉珠/ 刘业民、张丽丽、范松怡、高树义、顼会丽、魏荣菊 |
二 |
2006077 |
板材产销研一体化集成管理创新 |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熊小星、王 洪/ 朱美善、李文华、赖朝彬、李同庚、汪春雷、卢和银、黄亮生、程小三、周洪发、李春华 |
二 |
2006078 |
干熄焦“一条龙”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郑文华、苗治民/ 蔡承祐、于振东、徐 列、王 亮、牛京考、潘立慧、高海建、杨 华、邵 丰、董兴宏 |
二 |
2006084 |
实行资源节约管理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马钢集团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崔 宪、严松山/ 郭庆庆、许如亭、朱青山、黄瑛彩、王维勤、仇春秋、张建华、毕家华、王传龙 |
二 |
2006090 |
促进管理创新的信息化建设 |
首钢总公司信息部 |
朱继民、王青海/ 方建一、强 伟 |
二 |
2006091 |
分流安置压产搬迁富余人员的研究与实践 |
首钢总公司劳动工资部 |
霍光来、刘全寿/ 吕云生、陈明山、朱 军、龙芝亮 |
二 |
2006100 |
外汇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
于万源、刘 申/ 张 昕、姜云峰、宋菊翠 |
二 |
2006103 |
优化管理流程 构建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 |
鞍钢集团鞍山矿业公司 |
计 岩、雷 宇/ 马仲义、黄海涛、张丽珍、迟明山 |
二 |
2006105 |
用自主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
鞍钢集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轧带钢厂 |
沙孝春、曲成惠/ 高德文、邱桂丽、李仁波、陈 晖 |
二 |
2006111 |
辅业改制模式的实践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邵为民、刘新权/ 周忠明、付新安、黄 鸣、李代新、陈永志、李 军、杨国彪、简 敏、田春林、赵 剑 |
二 |
2006114 |
“3R”原则下的冶金渣循环经济模式 |
武汉钢铁集团冶金渣有限责任公司 |
朱跃刚、陆明弟/ 张 亮、高国华、陈 静、刘伯才、李 晖、涂晓芊、胡先春、汪 晖、李 斌 |
二 |
2006117 |
健全完善应急体系 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王子林、徐向启/ 刘中振、卢宝良、杜春田、朱东成、陶加富、王东林 |
二 |
2006119 |
以文化管理为驱动力的企业内部整合 |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于 勇、田 欣/ 赵立树、郭明举、王清瑞、韩晓峰 |
二 |
2006001 |
创新“四位一体”监督体制 |
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 |
侯进平、沈永耀/ 柴保胜、陈 晓、雷振西、刘永茂 |
三 |
2006002 |
业务流程重组 提高运营效率 |
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 |
侯进平、沈永耀/ 刘永茂、邵晓冬、李吉成、茹文杰 |
三 |
2006006 |
炼铁生产的物质“零浪费”管理 |
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铁厂 |
高雪生、石金奎/ 张爱明、冯宏斌、韩鹏冲、韩秀鹏、刘 璐 |
三 |
2006008 |
构建四大平台 整合事故管理 |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陈军伟/ 曾兴富、韦大曼、唐新义、陈传清、林廷魁 |
三 |
2006011 |
企业基础管理为中心的示范管理 |
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赵松桓、张槐祥/ 潘明祥、仇雅鸣、吴 伟、支月亮、徐 亮、欧阳宇峰、单美努 |
三 |
2006012 |
以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实现新突破的二次改革 |
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涂建民/ 袁建新、邓 玲、喻怀安、周 斌、叶 萍、邓光华 |
三 |
2006014 |
构建成本责任流管理体系 全面提高管理质量 |
承德新新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 |
白瑞国、周学禹/ 张兴利、翁玉娟、徐立山、高 海、何 凯、王艳梅 |
三 |
2006018 |
产销一体化创新管理实践 |
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张若生/ 邓仕良、周学巨、文 灏、卢业勤、刘春艳、钟展青、王 亚、梁文燕 |
三 |
2006020 |
以亲情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 |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维护检修中心 |
杨福祥、詹恒发/ 李 列、张玉发、赵国富、王洪利、雷志文、刘 颖 |
三 |
2006021 |
以信息化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冷轧薄板厂 |
张 鹏/ 詹宏惟、张依刚、宋成革、张国力、王东晖、丛雅娟、王希刚、荣 光、刘文涛、杨 钧 |
三 |
2006022 |
应用管理技术降低炼铁工序能耗 |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炼铁厂 |
李子木、张科旭/ 王明强、朱瑞清、张 闯、吕会军、杨彩奇、邢 迁、王风民、曾 洁、迟臣焕、王学军 |
三 |
2006026 |
推行全面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人工成本收益率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魏佑山、崔宪池/ 胡永民、莫盛春、王乃刚、刘洪彬 |
三 |
2006027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体化整合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王广明、楚 良/ 王均田、徐怀利、郭 青 |
三 |
2006030 |
全面预算管理 |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陈川平、李晓波/ 周宜洲、韩珍堂、李 华、李高平、冯保兴、王志斌、刘丽萍、张志君、刘 军、王 刚 |
三 |
2006032 |
门禁系统管理 |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彭存根/ 王 洪、刘福海、尹 德、马 莹、郭亚武、杨 斌、马争春、任 伟、张 强、张建荣 |
三 |
2006033 |
设备维修体制改革的实践 |
浙江杭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李农展、马茂华/ 洪铁成、刘继雄、宣锡海、倪炳富、王伟琦、傅华根、韩 彬、朱燕明 |
三 |
2006034 |
以高效执行力体系为保障的精细化管理 |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
童云芳、李农展/ 殳黎平、任海杭、沈德基、詹天浩、廖桂雄、戚雄伟、黄 林、诸晓琴、占盛峰 |
三 |
2006035 |
资源高度共享的生产与建设一体化运行管理 |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
童云芳、袁明观/ 李 凯、任海杭、沈德基、詹天浩、张见法、陈定晖、廖桂雄、戚雄伟、杨华勇 |
三 |
2006036 |
基于整体产销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
陈 勇、薛钟良/ 刘 继、张大德、吴 强、汤晓翔、赵 云、江 宾、回钦兵、胡伟成、周明勇 |
三 |
2006038 |
以战略合作为纽带 实施OEM营销创新 |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
庄 凯、谢湘云/ 罗 维、白强华、周国强、陶跃强、卿德西、陶 陶、文武彬、伍昕文、陈生豪、古 武 |
三 |
2006040 |
适应企业发展目标的铁路运输体系建设 |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
朱足州、陈维民/ 王长平、陈 涛、罗 峰、杨建中 |
三 |
2006041 |
绩效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
王 政、罗文渊/ 陈 炜、衡素琼、何 建、刘泓江、谢 广、宋 华、邓 宏 |
三 |
2006045 |
实施检验精细化管理 |
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张竹明、严锡九/ 王晋昆、高志方、王 远、贺如国、马毅刚、李志敏、杨正平、罗 锐、杜顺林、欧阳光 |
三 |
2006049 |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践 |
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处 |
窦永平、李真光/ 吕增存、王焰明、刘建宁 |
三 |
2006052 |
“五对四”生产管理模式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山分公司炼钢厂 |
陆志新/ 窦保根、陈 华、梅华阳、陆永钢、李存林、曹德鞍、陈卫荣、佟 刚、蒋晓放、马志刚 |
三 |
2006057 |
以“五定”管理为核心提高热轧设备管理水平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分公司热轧厂 |
庞远林、周桂泉/ 解建平、杨春平、杨 敏、李凤鑫、袁文清、吴小弟、谈似锋、杨 华、吕振奎、江光彪 |
三 |
2006058 |
以卓越理念打造不锈钢精品工程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分公司 |
伏中哲、饶记珠/ 史国敏、江庆元、胡 越、丁国斌、徐虎明、沈中芳、钱海平、葛明伟、梁明华、萧 冰 |
三 |
2006060 |
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运作机制 |
宝钢股份黄石涂镀板有限公司 |
陈逸君、陈万君/ 许为民、瞿金生、周西斌、刘浩洲、董卫星、艾 荣、何汇丰、熊伟兵、蔡乾维、朱伟杰 |
三 |
2006062 |
推行卓越绩效管理 提升企业运营质量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
刘保明、李春宇/ 柳 泉、黄 慧 |
三 |
2006064 |
实施“大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持续盈利能力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 |
张 卫/ 张德彬、于宗生、李 耀、刘利波 |
三 |
2006069 |
电力系统规划及电网节能改造工程的实施 |
包头钢铁(集团)公司供电厂 |
张嘉星、张丽春/ 王庆雄、王春驹、张建东、武宝贵、杨 帆、贺鹏飞、杨培花、连振峰、祁士学、王 堃 |
三 |
2006070 |
创建干部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
包钢(集团)公司人事部(党委组织部) |
李金贵、郝 军/ 张 卫、王伟平、张庆峰、胡汉学、马志泽 |
三 |
2006072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管理创新实践 |
包钢(集团)公司焦化厂 |
孟繁英/ 杜 建、石正国、李新兰、云胜利 |
三 |
2006075 |
促管理创新 创特钢强企 |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阎胜科/ 汪 统、高占东、朱瑞霞、魏绍敏 |
三 |
2006079 |
实施“三全两查”管理 促进集约化经营 |
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沈 洵、卜大为/ 孙 沫、李建军、王中海、田守云、李占东、刘 威、张树华、张续龙 |
三 |
2006081 |
自主创新的策划与实践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车轮公司 |
李小宇、苏鉴晨/ 安 涛、杨维二、郝 军、李 翔、胡恩保 |
三 |
2006083 |
企业年金计划管理 |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顾建国/ 苏鉴钢、胡献余、杨 阳、谌宏谟、朱子炯、侯宝嫒、张乾春、张 静、彭 升 |
三 |
2006085 |
班组核算标准化管理的创新 |
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赵明远、刘 伟/ 王君海、王昭利、胡亚平 |
三 |
2006086 |
企业投入产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赵明远、陈洪波/ 单志强、孙 启、王君海、王昭利、张 楠、唐 丽 |
三 |
2006087 |
机构扁平化的实施 |
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赵明远、邵福群/ 单志强、陈洪波、孙 启、曲光斌、董桂平、王忠礼 |
三 |
2006093 |
以高科技人才队伍为核心竞争力 建设一流企业 |
首钢技术研究院 |
霍光来、张功焰/ 梁宗平、赵民革、周全宏 |
三 |
2006094 |
构建结构调整中的物流优化模式 |
首钢总公司生产部 |
刘水洋、李 岩/ 冯国庆、王宇平、陈 益、郭宝玉、赵建华 |
三 |
2006096 |
在经营结构调整中盘活闲置存量资产 |
首钢总公司设备部 |
邵文策、李小清/ 王保民、吴文溪 |
三 |
2006099 |
国有和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监事会制度设计与实施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
齐 骢、胡乃民/ 邓 原、何俊杰、张兆庚、孙喜宽、陈 琪、王丽霞、张祥文、沈丽萍、张述宽、李 锐 |
三 |
2006102 |
构建岗薪工时制薪酬分配体系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设备检修协力中心 |
景奉儒、刘汉威/ 周 勃、初正恢、孙汉成 |
三 |
2006104 |
矿山企业统计过程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鞍钢集团鞍山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 |
崔喜权/ 于宝新、张国庆、刘忠卫、唐文彬、解治宇、马德全 |
三 |
2006106 |
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改革 促进转制企业发展 |
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刘益民/ 李 莉、高 红、张 英、张 军 |
三 |
2006109 |
附属企业走出困境的管理创新 |
湖北鄂钢附属企业总公司 |
曹建平、徐正全/ 宋 磐、马哲胜、徐维华、李立定、刘良发、冯文达、胡英伟 |
三 |
2006113 |
强化自主技术创新 提高国际竞争力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
刘振清、郭爱民/ 吴庆夕、朱冬梅、雷正刚、洪 波、蒋扬虎、曾 武 |
三 |
2006116 |
推进“样板工程” 努力创建一流工厂 |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 |
李风喜、向继强/ 张文辉、陈清泉、罗毅超、李润缘、王胜荣 |
三 |
2006118 |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导向 构建节约型企业 |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王子林、于 勇/ 黄笃学、张建忠、王 安、王宝军、李向民、杨慧丽、王东林 |
三 |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