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温总理的指示精神

加快推进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三届六次

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吴溪淳

2009730

 

去年末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到钢铁企业考察,对钢铁企业如何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锤炼真正强大起来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了努力方向。我们应把全行业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上来,加快推进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步伐。

一、 钢铁企业正处于十分困难的调整阶段

今年以来,温总理在考察钢铁企业时多次指出,金融危机以来,钢铁行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全国钢铁产能过剩造成的。钢铁企业正处于十分困难的调整阶段,但也处在极有希望的光明阶段。温总理要求我们,经过金融危机的锤炼使我国钢铁业真正强大起来。

回顾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世界首先是中国出现钢材市场价格大跌,钢铁产量大降。最近在经济回暖过程中,又是中国首先出现钢材市场价格的快速回升和钢铁产量的快速回升。20089月中旬发生华尔街金融海啸,10月份在全球其他产钢国家钢产量没有大滑坡时,中国的钢产量比6月份的最高日产水平,骤然下降近25%,生产水平由年产5.71亿吨水平,骤然降至年产4.22亿吨水平,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20086月末的161.47点,7月末的160.99点,8月末的152.22点,9月末的143.94点,10月末骤然降至108.59点,11月降至最低的102.30点,比6月份最高时下降36.64%10月末与8月末(金融海啸前后)价格相比,中国大降28.66%,而北美只下降 12.22%,欧洲下降16.47%。从钢产量的生产水平看,日本和欧美去年1112月份才开始大幅度减产。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反思。

从去年10月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迅猛超常增长和信贷增速连续8个月的加速超常增长,我国经济已止住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快速下滑的势头,今年二季度实现了经济回升。钢铁生产水平由今年1月份的相当于年产4.85亿吨水平上升到45月份的相当于年产5.37亿吨水平,再迅猛上升到6月份平均日产164.75万吨,相当于年产6.013 亿吨水平(说明我国钢产能超过6亿吨是不容置疑的)。与此同时,钢材市场价格指数长材由1月末的111.96 点、3月末的99.47点,724日又重回到112.52点;板材由1月末的106.5点,4月末的94.57点,724日又升至106.72点,均恢复到年初1月末的水平。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现在还能说钢铁产能过剩吗?

首先要分析目前的钢铁生产和消费水平是靠什么支撑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1%,其中对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其贡献率高达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考虑原燃材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8.7%, 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率已超过40%,而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高达73830亿元,同比增长87.3%,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同比增长44.6%,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同比增长41.4%,不包括电力投资的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4%,这样的固定资产投资超常规迅猛增长能够稳固的持续两年下去吗?如果不能,则我国长材及部分用于基建的板材市场需求的高增长也不可能持续下去。我们再看看信贷资金投放的超常增长,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37 万亿元,同比增长率34.4%,超过投资增幅,是2007年和2008年两年新增贷款之和,是年初制定的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预期目标的147%,显然这样的贷款投放超常增长也是不可能持续两年下去的。

且不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能否持续涨下去,仅就目前的价格水平而言,仍然和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工业生产增速近两个月的快速回升不相适应,仍处于低价位,仍处于全国工业行业中利润水平很低的位置。目前的长材和板材价格水平仅恢复到今年1月份水平,和去年同期比,长材价格仍下降了30.98%;板材价格仍下降了34.01%,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除了工业生产增速还没有恢复到去年水平,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15.5%,钢材间接出口大幅下滑态势仍没改变,钢材钢坯折合粗钢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产能过剩,市场稍有好转,产能释放过快,供求平衡很难实现。另外,我国钢铁流通商和钢材最终用户数量庞大,中间库存量受市场价格涨跌预期的影响比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波动都大。去年第四季度特别是10月、11月两月去库存化放大了市场需求萎缩的程度,而目前自二季度以来,国内建筑市场的迅速回升和市场资金流动性充裕及对下半年市场价格还要上涨的预期又导致了补库存化的提前到来,6月份我国当月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7%以上,增加的可供消费的粗钢资源量高达728万-758万吨(前者为国家统计局去年公布的6月份钢产量计算数,后者是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去年6月份钢产量计算数),而且在工业产品出口仍然负增长的情况下,产量如此之高,市场价格仍在上涨,不能不想到这是难以保持下去的。要看到,供大于求的市场风险在积累,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有巨大的过剩产能存在,我们也不能想象不论有多大的产能释放,我国的经济实体都能吸纳消化掉。

温总理说钢铁企业正处于十分困难的调整阶段,我个人理解有以下几点:

一是宏观经济大环境至今没有提供依靠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的机会。从2003年至2007年我国钢铁业大发展阶段看,先是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后是国际市场需求旺盛,2007—2008两年时间我国净出口钢材、钢坯折合粗钢一亿多吨,大大缓解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品和落后产能基本上不具备条件。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钢铁的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虽然都严重下滑,但为了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在民间投资增长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家不得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超常规的迅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导致建筑用长材以及热轧窄带钢生产和消费的迅猛增长,给用落后的小高炉、小炼钢炉、小轧机生产长材和热轧窄带钢的部分企业提供了免于被淘汰,得以继续生存甚至发展的机遇。6月份非钢协会员的中小钢铁企业钢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0.66%,钢协会员企业钢产量比去年同期-0.68%。当月我国钢筋产量同比增长34.1%,线材(盘条)产量增长14.8%,中小型型钢增长32%,热轧窄钢带增长36.4%,可以看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客观上推迟和延缓了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

二是钢铁产业链建设滞后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对上游原料供应方的战略合作仍处于被动地位,对下游服务链建设仍差距很大。

三是企业兼并重组进展缓慢,跨地区的联合重组还存在许多障碍。由于产业集中度低,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的产品发展趋势仍然没有扭转。由于产业集中度低和要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抵制国外钢材、钢坯向我大量出口,实际上给钢协会员企业自律限产维持合理价格和正常合理的利润率水平造成了很大困难,在钢材定价上左右为难,两头受压,极大地妨碍了钢铁行业经济效益的回升。

通过分析当前我们面对的各种困难,不难看出,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才能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锤炼,使我国钢铁业真正强大起来。

二、调整要三个结合,发展要四个结合

温总理在太钢考察时明确指出:钢铁工业朝哪些方向调整结构呢?第一就是要开展技术改造,创造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掌握一流的关键技术,这仍然是最重要的;第二就是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第三就是要推进企业改革,主要是兼并重组。温总理在河北钢铁集团考察时指出:钢铁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必须把技术改造、压缩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这三者结合起来,把钢铁企业的发展与改革结合起来,否则我们没有出路,必须痛下决心。

温总理在谈到钢铁工业发展时,除了企业发展要与改革结合起来之外,他在太钢考察中还指出:钢铁工业的发展,一是要与信息化结合起来,把信息化融入到生产和管理当中,推动钢铁工业跃上新水平;二是要与新材料发展结合起来;三是要把钢铁企业的冶炼、加工与发展循环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走节能环保的路子。他在济钢考察时强调,钢铁行业要发展,必须有大思路、新思路,要把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联合重组、降本增效、循环经济等工作作为大事来抓,推进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他在济钢考察时对钢铁行业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用先进的产品、良好的质量和企业效益来赢得竞争力;二是要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钢铁工业要发展,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解决,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要加以限制和淘汰;三是要通过改革推进企业联合重组,要特别重视体制、机制的转化,重组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整个机制要从根本上改变;四是要降本增效,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五是要重视节能环保,发展循环经济。

如何贯彻温总理就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今后发展所作的指示精神,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思考。

⒈关于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用先进的产品、良好的质量和企业效益来赢得竞争力。

今年628日至29日,中国金属学会在北京举办了钢铁企业自主创新高级研修班,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李世俊分别介绍了国内外钢铁行业在生产工艺和流程、钢材品种发展、环保及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科技发展动向,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提升我国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中国冶金报在72日头版作了详细报道,我读了很受启发,希望各钢铁企业的领导同志抽时间认真研读他们的报告资料,为我所用,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上把握好方向,少走弯路,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最近反映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报道很多,鞍钢鲅鱼圈新厂和曹妃甸京唐钢铁公司两个现代化沿海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均做到了投产顺利、达产快、技术经济指标跃升迅速。近两年来,国内许多钢铁企业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有不少新的亮点。宝钢在汽车用钢品种开发上正在加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在环保上加大研发和投入,明年即有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在技术改造上要深入研究我国内钢铁市场今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过多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与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钢铁市场需求会出现哪些新变化,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和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新能源、低碳经济对钢铁产业发展的新要求等等都是我们今后产品和制造技术发展与进步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做到跟上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2.关于加快用先进、高效、节能的产品去替代落后产品,从而加快淘汰小高炉、小炼钢炉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的炼铁、炼钢能力最终还是要使落后炼铁、炼钢能力生产出的钢材产品没有市场,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我国小高炉、小转炉后边的钢材产品主要是热轧窄钢带和线材、钢筋及中小型型钢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热轧窄钢带和中小型型钢。过去我国现代化的热连轧中厚宽带钢轧机生产能力不足,没有条件去取代热轧窄钢带,使小高炉、小转炉的钢材产品仍然有市场。现在情况变了,热连轧中厚宽带钢轧机有能力、有条件去替代部分热轧窄钢带。2007年我国生产热轧窄钢带4003万吨,2008年降到3608万吨,2009年上半年生产2088万吨,其中6月份生产450万吨,相当于年产5480万吨水平。上半年热轧窄钢带同比增产196万吨,而热连轧板卷商品量却同比减产212万吨,说明用热连轧板卷纵剪带钢替代热轧窄钢带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想替代和如何做工作实现替代。

中小型型钢2008年产量为2954万吨,其中92%为非钢协会员的中小钢厂生产的。今年上半年产量为1937万吨,同比增长23.5%6月份产量高达411万吨,相当于年产5000万吨水平,是个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钢材品种,目前钢协会员企业的产量只占中小型型钢总量的8%

年产1000万吨钢以上的大企业是否只搞板带材完全放弃除重轨和H型钢以外的长材,还是应根据地区市场情况及需求波动情况,让轧材能力适当大于冶炼能力,给自己留出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板带材和长材生产比例的空间,是到了需要我们再做深入分析研究,适时调整钢材品种产能和大企业提高应对市场变化,调整品种结构能力的时候了。

3.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企业兼并和联合重组,要首先解决国有或国有控股钢铁企业的加快重组责任落实问题。

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加快企业联合重组已经喊了多年,至今进展不快,关键是联合重组的决策人和实施人责任落实不到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由于出资人是国家行政部门(中央和省、市、自治区政府)因而联合重组的责任必须由政府部门承担,必须有规划,有目标,有政策措施,有责任落实才能真正加快起来。

当前我国钢产量的60%是国有或国有控股钢铁企业生产的。在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国有或国有控股钢铁企业中还有鞍钢、本钢、马钢、包钢、攀钢、太钢、安阳、酒泉、通化、新余、三明等11家企业还没有实现联合重组。2008年这11家企业产钢合计9689.68万吨,2009年将超过1亿吨。年产500万吨钢以上企业的联合重组或以年产1000万吨以上企业为核心的兼并联合重组,对于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具有决定性作用。

钢铁企业的领导层在推进企业兼并联合重组中,应从大局出发积极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经得起实践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