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其他栏目 -> 钢协理事会 -> 二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吴溪淳:关于当前钢铁市场形势的几点看法
来源:   关键字:   日期:20050820   浏览 472 次
吴溪淳
(2005年7月29日) 
一、国内外钢铁业仍处在经济效益较好的时期
总的看法是,虽然市场价格在下降,但国内外钢铁业仍处在经济效益较好的时期。国际钢材市场价格虽然从2004年9月的最高值(CRU综合指数161.2点)缓慢降到今年6月底的135.6点,但仍相当于2004年2-3月份水平。国内钢材价格今年3月达到最高值(钢协综合指数138.3点),4月开始下降,6月底达123.8点,相当于2004年11-12月份水平,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从板材和长材价格指数分别来看,国际板材价格今年6月份相当于去年4月份水平;国内板材价格各品种平均相当于去年12月份水平。但热轧板卷降价幅度最大,约降30%左右。国际长材价格6月份相当于去年1-2月份水平;国内长材价格相当于去年6月份水平。
今年以来,国内外铁矿石和煤炭价格虽然上涨很多,但海运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很多,约60%左右,抵消了很大部分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对我国来说,最近人民币升值2%,铁矿进口到岸价折合人民币价格进一步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炼焦煤、锰矿、铬矿、铁合金、废钢、钢坯等原料用外汇121.28亿美元,而我出口生铁、钢坯、钢材、铁合金等创汇112.78亿美元,逆差8.5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升值对钢铁行业降低成本是有利的。   
今年6月份当月,协会68户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3.56亿元,实现利润64.96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6.6%,仍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按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1-4月全国工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5.72%)。
二、国内外钢铁市场价格回落是属于正常的价格变动周期行为,有利于钢铁市场的培育,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全球钢材价格在2001年处于20年来的最低价,以热轧板卷为例,当时最低为180美元/吨。从2002年3月到2004年9月国际市场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钢材和原料需求旺盛,以及美国经济的较快复苏,拉动美国进口钢材在2004年猛增54.84%,使全球钢材市场价格处于长达30个月的上升期,热轧板卷平均价格上涨1.8倍。中国钢材市场从2002年4月到今年3月,长达35个月的价格上升期(中间有2个月下滑),热轧板卷上涨2.25倍,螺纹钢上涨1.87倍。过高的利润刺激钢铁投资过热。钢价上涨,很难将大部分传导到下游产品相应涨价,使用钢的行业正常发展受到制约,长远看对钢铁行业的稳定不利,对国家总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不利。
目前国际、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都处于这一轮价格周期的下降阶段,主要是价格上涨的三大主要因素发生变化。一是中国2003年净进口钢3655万吨和2004年净进口钢1383万吨,转为2005年上半年的净出口钢230万吨,国际市场钢的资源增加大于需求增加。二是美国经济由2003年增长3%,2004年猛增至4.4%,2005年预计回落至增长3.6%,从而使世界经济增长由2004年的5.1%回落到预计4.3%,世界除中国以外钢的需求减弱。美国钢铁进口2005全年将是负增长。三是铁矿石、废钢、铁合金等原料价格和海运价格也因供求关系改变而回落,高成本对钢材高价位的支撑在减弱。此外,今年以来,美元对日元、欧元已升值5%-10%,也是促使以美元计算的钢价下降的原因之一。
中国国内钢材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今年1-2月份由于出口钢材、钢坯大幅度增长和进口大幅度下降,国内生产又处于年初检修,产量增长不多,造成国内市场可消费的钢材资源同比只增长6.7%。其中钢筋只增长4.5%,线材增长8.5%,热轧薄板卷只增长2.3%,冷轧薄板卷为减少6.3%,中板减少11.8%,只有热轧中厚宽钢带增长13.5%,出现严重供不应求局面,造成2-3月份国内钢材价格暴涨。今年4月份以后,随着国内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和进口回升,国内市场资源量大幅增加。特别是5月份当月资源量同比增长29.32%,使1-5月国内资源量由1-2月的增长6.7%上升到14.37%,从根本上扭转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变为供大于求。二是国际市场由于前期造成的社会库存较高及市场消费需求增长趋缓,销售不畅,价格在5月份也出现大幅回落,影响国内市场跟随下滑。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受宏观调控影响市场采购心态动摇,中间商抛售库存,钢铁企业销售政策不稳定等等都是次要的,不是决定性因素。
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是资源稀缺程度的反映。资源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说明供大于求。资源供给量虽然增加,但价格仍然上涨,说明供给仍然不足,供不应求。这个规律是我们分析研究市场必须把握的要害,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供求关系去看市场。市场价格的升降,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在中国还没有一种社会力量能够操纵市场价格。
三、对下半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走势的看法
今年上半年全球61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产钢54634.1万吨,同比增长7.6%,但扣除中国增加的产量,全球其他国家只增加钢213.5万吨,只增长0.42%,欧盟25国减产1.7%(其中法国-5.8%、德国-1.8%、英国-1.5%、卢森堡-35.8%)美国减产2.6%,亚洲各主要产钢和地区合计增长16.9%。美国、西欧钢铁企业经过重组,产业集中度较高,通过行业自律,稳定合理价格的能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了很大增强。下半年,在消化库存和控制进口,控制产量的情况下,市场可以在一个较小范围内波动,会较快的基本稳定在一个比较适当的价格水平上。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7月25日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我国经济仍处在高位运行,但呈现稳中趋降态势。上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4%,虽仍然较高,但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23.5%,同比增幅回落5.2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增长32.7%,同比增幅回落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同比增幅提高1.8个百分点。三驾马车中除社会消费下半年仍可保持上半年水平外,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和外贸出口,下半年增幅都将低于上半年。特别是工业景气稳中趋降,景气回落的行业扩大,钢铁、建材、化工、机械等景气回落明显。1-5月份上海工业增加值由去年同期增长22%,回落到10.6%,广东工业增加值由去年同期增长23.4%,回落到16.9%,工业企业利润回落27.9%个百分点;建材、电力、运输、设备制造、电子等行业亏损企业增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因此总的看下半年经济运行虽仍处于高位增长,但增幅比上半年要回落。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钢材市场如何,取决于我国钢铁产能的增长和释放程度如何。
目前我国钢材品种,除以冷轧薄板为代表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产能没有过剩外,绝大多数产品的产能下半年的表现将比上半年过剩。在供大于求,价格回落的情况下,即使有新增产能,但如果处于亏损状态,也不能发挥。一些高于行业平均成本的企业,当市场价格回落到成本线以下时,理论上说会减产,使社会钢材资源由过剩走向新的供求平衡点,市场价格会按照进口价和企业出厂价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合理价位。当前原料价格也在随钢厂需求强弱和资源增长情况处于不稳定阶段。这一切,都使下半年钢铁市场(包括钢坯、钢材、生铁、焦炭、铁合金等)处于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进行调整的小幅动荡阶段,由供求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波动是必然的。像今年2-3月份那样的钢价大起已不可能,同样像5-6月份那样的大落也不可能。我国钢材市场特别是板材市场受进口价位和数量的影响仍然很大。下半年要使供需基本平衡,除国内通过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外,还要使国内价格略低于进口到岸完税价格,才能做到进口资源不过剩。当然要十分警惕进口低价倾销,出现了就要立即应对,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四、关于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根据市场需求,自觉调控产量,保持市场合理价位问题
当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不够,从总体上说不具备自觉调控产量,保持市场合理价位的能力。除集中度不够以外,我国的情况与日本、美国、西欧的钢铁工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先进企业和落后企业差距很大,首先是产品质量水平和成本水平相差很大。要使中国钢铁工业由大变强,必须有一个淘汰落后的过程。长时期以来,由于总体上钢的供给能力不足,钢铁产品价格高于落后工艺、落后企业的成本,通过行政手段或通过市场手段都不能解决淘汰落后的问题。但现在出现了历史转机,钢的总体产能已大于需求,一批新建的现代化生产能力将陆续投产,国内外钢材市场的过高价位阶段已经过去,现在有条件有能力用先进取代落后。当然淘汰落后,一要付出代价,必须通过品种、质量、价格、服务的激烈竞争去淘汰落后。二要有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要下功夫,要能够坚持。三要政府严格市场准入,严格税收征管,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按照钢材分品种看,我国有些钢材品种的生产集中度相对较高,也有可能通过企业自愿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自觉调控产量,保持市场合理价位的相对稳定。这些品种如下:
特厚板:
前5名企业即邯钢(舞阳)、鞍钢(新轧)、济钢、宝钢集团浦东钢厂、武钢今年上半年产量占特厚板产量的67.27%,宝钢厚板厂已投产,下半年前5名所占市场份额将更高。
中厚板:
前10名企业,即济钢、宝钢浦东、鞍钢、首钢(含秦皇岛中板)、新余、安阳、柳州、重庆、邯钢、南京钢铁等上半年产量占全国的68.23%。
热连轧宽带钢板卷:
前4名企业即宝钢、武钢、鞍钢、本钢上半年产量占全国的62.32%,我国上半年已投产的热连轧宽带钢生产企业共12家,除上述4家外,还有唐钢、包钢、太钢、攀钢、邯钢、华菱(涟钢)、马钢、广钢等。
无缝钢管:
前7名名企业即天管、宝钢、攀钢(成都)、包钢、华菱(衡管)、鞍钢、新冶钢等,上半年产量占全国的57%,有一定的集中度。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上集中度超过80%。
除上述四大品种外,冷轧薄板卷、镀层板卷、涂层板卷等前7名企业,即宝钢、鞍钢、武钢、攀钢、本钢、马钢、太钢等上半年的产量占全国的60%-65%;冷轧硅钢片现在只有武钢、宝钢、鞍钢、太钢4家生产。但这些品种由于有相当数量的进口,国产化率只有52%-78%,目前我们自己的调控能力有限。但随着新建装备的投产和达产,也会进一步提高行业自律调控能力。
我国特殊钢产品集中度比普钢高。其中:
轴承钢:
前3名即东北特钢、兴澄加新冶、宝钢特钢(上五)占全国的61%。
模具钢:
前4名即宝钢特钢(上五)、新冶、攀钢(长城)、太钢占全国的70%。
齿轮钢:
前4名即宝钢特钢(上五)、新冶、莱钢、兴澄占全国的60%。
合金弹簧钢:
前5名即兴澄、新冶、东北特钢、新余、宝钢特钢(上五)占全国70%。
五、针对替代进口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
进口钢材从2003年最高峰3717万吨降到去年的2930万吨,说明我们在产品结构调整上有很大成绩。但今年以来,进口钢材呈回升趋势。上半年进口钢材1322万吨,比去年下半年增加200万吨,增长17.8%。热轧合金钢中板、冷轧不锈薄板、高强度热轧普中板卷、热轧合金中厚宽钢带比去年同期进口量分别增长17.23%、42.49%、34.67%和27.91%。
上半年进口热轧薄宽带127.4万吨,相当于国内生产量537.5万吨的23.7%。国内热连轧机生产的薄板卷商品量只占23.8%,中厚板卷商品量比例高达76.2%,当市场3mm以上板卷供大于求时,就应增加<3mm的薄板卷以替代进口,进一步争夺进口市场。
冷轧薄板我国总体生产能力不足,进口比例占消费量的36%,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冷轧能力的增加,进口绝对量呈减少趋势。但冷轧薄板中<0.5mm的进口量同比上升1.54%,其中<0.3mm的上升13.36%。这些都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我们应抓紧技术开发,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增加替代进口的数量。
总的看,现在我们在替代进口钢材方面已到了攻坚阶段。今年预计进口钢材还在2600万吨左右,只比去年减少300万吨左右,和去年比替代进口的速度慢下来了,一方面有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有品种质量和争取客户工作跟不上的问题,为此,要从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        
地址: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711   联系电话:010-65133322-1304 
技术支持: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5133322-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