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其他栏目 -> 钢协理事会 -> 二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谢企华:认真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来源:   关键字:   日期:20050731   浏览 341 次
谢企华
(2005年7月29日) 
各位常务理事、各位代表:
这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是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正式颁布实施和钢铁工业发展出现新变化的情况下召开的。刚才罗冰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作了工作报告,下午李世俊、董志洪同志还要作专题报告。下面我就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上半年行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及下半年要注意的问题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已颁布实施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针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指导钢铁工业通过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合理布局、体制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最终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指导性、纲领性和法规性的文件。
在4月2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时,温家宝总理对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做了重要指示。他强调,钢铁行业要坚持三个“重在”和实现一个“根本转变”。三个“重在”,就是要重在增加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质量,不能片面追求数量扩张;重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不能单纯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重在降低消耗,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能依赖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一个“根本转变”,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根本转变。三个“重在”和一个“根本转变”是钢铁行业在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当前,围绕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充分认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于促进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我国钢铁工业第一部产业政策,是一份指导钢铁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指导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确定了今后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这必然有利于企业在技术改造和产品定位上加强技术含量,不断淘汰落后,全面提高冶金装备水平,自觉完成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第二,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过于分散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了城市环境压力,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产业政策明确要求,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将新增能力和淘汰落后相结合。第三,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明确规定2005年底前所有钢铁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要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符合地方环保部门核定的控制目标。而且对节能、节水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要下大力气控制排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对原料和能源的使用也要尽量高效。第四,有利于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产业政策鼓励企业联合重组,通过扩大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2.切实把《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落到实处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来之不易,大家都应把贯彻落实产业政策作为自己的责任,把产业政策转化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要求,真正地把产业政策落到实处。应该把淘汰落后、节约能源、环境友好、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作为工作的重点。企业应从全局出发,着眼长远,按照产业政策要求调整战略部署:要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控制排放与能耗,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调整产业及产品结构;有条件的大型优势企业应积极开展兼并重组,所有企业都要重视技术进步,淘汰落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围绕《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做好有关工作
为促进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钢铁协会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依据产业政策抓紧制定和修订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二是进一步完善钢铁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信息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三是要搞好产业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及时了解企业贯彻和落实产业政策的情况,既要把企业的“声音”传递给政府,也要引导企业落实好政府的政策。钢铁协会将加强协调,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要力促相关部门严格环境执法和市场准入门槛,使政策要求落到实处。钢铁协会还将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产业政策,在行业内形成学习贯彻产业政策的热潮。
二、上半年钢铁行业取得的主要成绩
1.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今年上半年板带材(不包括窄带钢)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293.8万吨,增长33.3%,而长材产量只增长20.1%。中厚板增长29.6%,薄板(卷)增长39.8%,(其中热轧薄板卷增长51.31%,冷轧薄板卷增长29.03%,镀层板卷增长40.8%,涂层板卷增长54.7%,电工钢板卷增长37.7%),包括窄带钢在内的板带材合计占钢材总量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36.02%,上升到38.62%,板管比由42.87%上升到45.3%,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2.钢铁产品自给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由于替代进口和扩大出口,上半年净出口钢坯404.54万吨,净进口钢材164.7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净进口钢材1186.96万吨,钢坯590.13万吨,钢材自给率达99.06%,比去年同期的91.05%上升8.01个百分点。国内市场占有率由去年同期的88.03%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92.44%,上升4.41个百分点。长材(主要是螺纹钢和盘条)为净出口226.97万吨,占生产量的3.05%,中厚板净出口48.41万吨,占生产量的1.82%,无缝钢管净出口22.84万吨,占生产量的5.72%,热轧窄钢带净出口24.83万吨,占生产量的2.25%。
3.在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品种方面又取得新进展
今年上半年会员企业吨钢可比能耗由上年同期的742.37千克标煤降到730.8千克标煤,减少11.57千克标煤/吨,节能1.56%;高炉利用系数由2.506提高到2.545,入炉焦比由430千克/吨降到421千克/吨,喷煤比由114千克/吨提高到118千克/吨;转炉利用系数由34.067提高到36.16,生产效率提高6.14%;电炉吨钢综合电耗由414千瓦时下降到401千瓦时,电耗下降3.14%。由于大力推广节水措施,使吨钢耗新水由上年同期的10.7吨降到9.03吨。
与此同时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发出的新品种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上升,特别是汽车板、管线钢、高速铁路重轨,三峡电站水轮组窝壳钢,石油储罐钢板,汽车用特殊钢材,奥运工程用新品种钢材等方面成绩显著。
4.行业实现利税进一步增长
        今年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68户)工业总产值(现价)增长31.25%,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0.65%,实现利税增长26.21%,其中实现利润增长27.18%,销售利润率8.16%,虽然比去年同期的9.06%有所下降,但考虑到提取折旧增长25.75%,因此总体上经济效益仍进一步提高。
三、当前钢铁行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钢铁总体产能增长过快,下半年钢的总体产能过剩可能比上半年严重
3月份以来,钢的日产水平增幅加快,3月份增长24.11%,4月份增长25.4%,5月份增长37.49%,6月份增长33.01%。
一季度钢的日产水平86.42万吨,相当于年产3.154亿吨,但二季度平均日产上升到95.68万吨,相当于年产3.492亿吨,二季度比一季度钢的日产水平增长10.71%,铁增长12.34%,钢材增长8.54%。6月份钢材的日产水平比1月份增长20.15%,钢的日产水平比1月份增长17.54%。
上半年钢产量同比增加3631.6万吨,增长28.25%,为历史增幅最高。其中,替代进口、扩大出口用钢1853.62万吨,占上半年增钢总量的51.04%,因此钢的国内资源量只增加1777.98万吨,增长12.27%。
下半年若按上半年平均日产水平91.0849万吨计算,则下半年将产钢16759.62万吨,全年产钢预计达33246万吨。按上半年进出口实际水平,则下半年约净出口钢244万吨,下半年钢新增资源2332万吨,同比增长16.44%。从宏观上分析,下半年国内钢的新增资源量增长大大超过上半年,而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增速不可能超过上半年,钢供大于求将比上半年严重。
2.产业集中度下降,产能进一步分散,通过行业自律有效调控市场的难度加大
上半年非会员企业生产钢2996.2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253.93万吨,增长71.97%,增速高于会员单位5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会员企业产钢占总量的比重进一步下降。1-6月份会员企业生产钢只占全国钢产量的81.82%,比上年同期的86.44%下降4.62个百分点。生铁占76.15%比上年同期的80.98%下降4.83个百分点,钢材占69.43%比上年同期的74.23%下降4.80个百分点。上半年共出口钢坯481.92万吨,其中会员企业出口280万吨,只占钢坯出口总量的58.35%。由于产能进一步分散,使通过行业自律有效调控市场更加困难。
3.建立稳定、双赢的原料供应基地及进口铁矿石谈判话语权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今年仅宝钢等20家企业(为不完全统计)以长期协议进口的铁矿石达13500万吨,占其年进口总量的87.1%,如按我国全年进口铁矿石2.4亿吨计算,这一数量将占全国进口量的56%。从保证铁矿石稳定供应来看,这一比例仍然较低。此外,作为铁矿石进口大国我们在矿价谈判中的话语权还有待提高。 
4.钢材价格波动中暴露出企业在销售体制和销售政策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钢铁企业在钢材销售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就是直供客户比例太低。1-6月68户会员企业,直供占钢材销售总量的比例只有20.67%。企业分支机构销售占11.77%,流通环节占61.17%,其中代理为17.12%,零售为4.95%,直销为39.1%,稳定的直供客户比例太低,而且直销的客户也大部分掌握在流通商手里,企业真正稳定的客户不到50%。其次,在销售政策上,企业定价制度随意性较大,频繁涨价和频繁降价同时存在。遇有市场价格下滑,出现倒挂就采取“保值销售”的做法,使市场更加动荡。
四、下半年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调整企业发展思路和规划
保持合理的生产规模,既是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企业长期受益的保证。因此,钢铁企业应按照产业政策提出的要求,理清本企业的发展思路,使其真正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要特别重视把着力点从规模扩张转到更加注重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质量,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大力节能降耗,改善环保,降低成本,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上来。
2.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维护公平竞争
加快用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使下半年供需基本平衡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形成了产品质量的差异化,一大批代表先进技术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这为先进淘汰落后创造了条件。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是通过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从长远发展出发,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此外,要加强产业损害预警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冷热轧薄板进口情况的监测。国内企业要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实现有序竞争。
3.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做好出口工作
在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努力做好出口工作,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防止过分集中向几个国家出口,避免引起贸易磨擦。
4.努力扩大替代进口钢材的数量
保持国内钢材市场的平稳运行,除努力出口外,还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品种结构,努力争取客户等有效措施,扩大替代进口钢材的数量。来料进料加工企业用钢材数量大,因此要作为替代进口的重点,同时要做好“加工出口专用钢材”政策取消后的市场衔接问题,政策取消了,但市场不能丢。
5.改进销售体制和销售政策,扩大直供比例,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近两年来,我们在与上游产业的战略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与钢铁产业链的另一端——用户行业的战略合作方面进展比较缓慢。特别是近年来在钢材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往往忽视下游行业的合理要求,甚至伤害了用户行业的感情。
因此,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解决销售体制和销售政策问题。作为一个年产3亿吨钢的大国,销售工作不能停留在自由市场进行交易的水平上。当前钢材价格回落从客观上讲也有利于改进销售工作。为此,要注重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要规范销售行为,停止“保值销售”等不利于市场平稳运行的做法;其次,有条件的企业要不断扩大直销用户比例,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钢协要组织企业与客户行业建立协商机制,促进钢铁行业与下游用户行业的共同发展。第三,板材生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产品集中度相对较高,应在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下,率先建立合理的营销体制和行业自律,有效地调控和稳定板材市场。
6.抓紧推进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所存在的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差、市场供求巨大波动、企业间无序竞争等都与产业集中度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最近公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提出,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钢铁协会将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积极促进企业的联合重组,同时希望具有优势的大型钢铁企业在收购兼并上下功夫,通过收购实现自身的规模扩张。当前我国钢产量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占总量的70%左右,首先应推动这些企业的联合重组。我们也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切实采取措施,积极推动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联合重组。
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行业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提出把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近年来,钢铁行业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济钢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专门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把钢铁行业建设成为节约型行业。当前重点就是要大力推广应用六大类先进适用技术(即“三干、三利用”技术),要通过这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钢铁行业的节能和环保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同志们,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转变增长方式,为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地址: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711   联系电话:010-65133322-1304 
技术支持: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5133322-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