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其他栏目 -> 非钢产业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非钢产业发展思路
来源:   关键字:   日期:20120330   浏览 50 次

一、水钢基本情况

水钢是根据国家“三线建设”时期钢铁工业总体布局要求,经国务院批准,于1966年兴建的钢铁企业。经过45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拥有铁矿采选、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以及发电、水泥、机电制造和建筑等产业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目前具备年产铁480万吨、钢500万吨、材5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发改规划[2007]228号) 将水钢纳入“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钢铁)基地”。2009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343位,“中国制造业500强”190位。2010年全年完成生铁324.27万吨、粗钢328.18万吨、钢材321.4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29.58亿元、税金5.96亿元,利润0.89亿元,是贵州省和六盘水市的优势企业之一。

二、水钢多种经营工作基本情况

(一)水钢非钢产业基本情况

为实现水钢非钢产业从就业型产业到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变,拓宽水钢经营领域,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后劲。2003年,根据国家及贵州省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法规,水钢将原14家子公司整合、重组后,组建贵州博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博宏公司”)。初步建立一个集中运筹、管理经营非钢产业的实业公司。目前,博宏公司现有在册员工3164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817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39人,工人技师27人。总资产17.62亿元。下属单位17家,分布于六盘水、贵阳、安顺、遵义、昆明等地。产业涉及金属冶炼、金属加工、水泥、轧钢、化工、耐火材料、活性石灰、冶金石灰、矿产经营、汽车运输、废钢铁资源回收、房地产开发、贸易、餐饮、旅馆、旅游、印务等20多种。形成了年产生铁40万吨、水泥80万吨、螺纹钢25万吨、冶金石灰(含活性石灰、普通石灰)42万吨、废钢铁加工20万吨、冶金渣处理能力120万吨、炭黑5000吨、乙炔气50000瓶、氧气50000瓶的主要产业、产品规模。

(二)博宏公司近两年生产经营情况

1. 2010年生产经营情况

2010年,主要产品产量:全年生产生铁33万吨,水泥66.5万吨,普通石灰26.85万吨,活性石灰13.25万吨,废钢铁输出39.5万吨,螺纹钢21万吨,炭黑6200吨,乙炔气4.87万瓶,氧气5.05万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入炉焦比706kg/t,高炉利用系数1.98t/m3.d,水泥综合电耗114kwh/t,熟料煤耗124kgce/t,活性石灰煤耗259kg/t,活性石灰电耗36kwh/t,螺纹钢成材率94.61%,炭黑蒽油单耗2.17t/t。经营效果:全年实现经营收入17.44亿元,内部考核亏损7496.94万元,上缴税金5956.31万元。

2. 201119月生产经营情况

1~9月份,主要产品产量:生产生铁25.55万吨,水泥48.64万吨,普通石灰23.54万吨,活性石灰7.89万吨,废钢铁输出28.77万吨,螺纹钢17.44万吨,炭黑1564吨,乙炔气4.17万瓶,氧气3.77万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入炉焦比698kg/t,高炉利用系数2.11t/m3.d,水泥综合电耗111.34kwh/t,熟料煤耗118.55kgce/t,活性石灰煤耗212kg/t,活性石灰电耗46kwh/t,螺纹钢成材率94.83%,炭黑蒽油单耗2.28t/t。经营效果:实现经营收入14.1亿元,内部考核亏损2931.29万元,上缴税金3784.14万元。

(三)管理方法和措施

在“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宗旨和“三个挖不尽”经营理念统领下,经过几年的发展,博宏公司生产经营已步入正常化发展轨道,企业改革发展已具有了一定的观念、人文和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施“一体化”、“低成本”、“科技带动”、“管理领先”等管理战略,从整体上推动博宏公司又快又好发展。

1.一体化战略

博宏公司产业多、战线长,所属企业有分公司、子公司和生产厂等不同形式,各单位基础不一、参差不齐,部分单位竞争能力弱,盈利水平差,必须统一思考、统一步调、统一谋划。因此,在管理战略上, 围绕“对接产业政策、提高产业水平、实现规模效应、增强竞争实力、更好服务主业”总体思路,明确做大做强部分产业,带动多数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短期目标:以保产为基础,整体上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盈利水平,力争盈利能力和职工收入逐年提高;长期目标:确立支柱产业,发展服务产业,提高产业协同水平。

在具体实施上,按产业单元、有针对性协调发展。即:

第一,保产单元。在现有保产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挖潜,优化结构,增强保产的充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二,混合产品单元。在做好保产单元的前提下,着力研究混合产品单元的经营。通过市场竞争力混合产品单元的经营,确保利润水平,以解决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第三,服务贸易单元。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单元,以作公司产业结构的补充。

第四,抓好机械制造单元的生产经营,确保在整体上不?损,积极寻求战略投资者进行产权结构调整,通过资产纽带从根本上盘活资产存量,逐步提升产业水平。

通过一体化战略实施,打破分、子公司采购和销售各自为政的格局,优化原燃材料采购、适应市场变化、组织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以规模化优势降低经营成本,逐步化解上游产品涨价和激烈市场竞争对公司的影响。

2.低成本战略

为了充分体现“人的潜力挖不尽、管理的潜力挖不尽、企业的潜力挖不尽”的潜力,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降本增效措施,包括降本节支、优化产品结构、控制合理库存等。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尽可能达到最佳配置,实现价值最大化。

主要做法是:针对博宏公司成立前原十多家单位工艺装备落后、研发能力弱、绝大多数产品无竞争力、企业冗员多、劳动关系复杂、管理基础差、多数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的状况,公司主要从投资、生产、经营、管理几个方面入手。

投资上,坚持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作好规划、选准项目、节约投资、能省则省、统一预算、集中控制、尽快达产。

生产上,注重内部资源配置,提高内部资源利用率,坚持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减少废品,运用标杆管理提高经济技术指标,加强营销管理,减少库存,提高产销率。

经营上,注重对原燃材料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预测和分析,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存货和应收帐款的周转天数,降低各种费用,切实降低经营成本。

3.科技带动战略

在技术进步上,采取公司总部和二级单位分级负责的方式。总部负责与上级机关技术对接工作,平衡内部各单位的技术创新项目,建立和实施推进技术进步的机制,从整体上既要搞好保产,又要做好直面市场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工作;二级单位负责了解和掌握行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明确追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并在现有条件下落实如何推进各自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

5.管理领先战略

博宏公司的管理领先战略,主要从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着手和优化。即:以“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为管理宗旨、以“人的潜力挖不尽、管理的潜力挖不尽、企业的潜力挖不尽”为经营理念,通过财务集中管理、合同分级管理、组织结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进激励模式等,使生产经营围绕市场转、围绕用户转、围绕效益转的运行机制等。形成了“遇事先问制度”的工作理念、“只要努力干,人人是人才”的人才理念、“自立、自强、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不断增强博宏公司的创造力、导向力、辐射力;员工的成长力、凝聚力、向心力;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将管理创新已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全过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最终提升博宏公司的良好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6.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根据《关于博宏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的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方案制订了公司章程,调整产权关系,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管理机构,下属单位名称除贵阳大西南电焊条厂及昆明水钢经贸有限公司外,均冠以“贵州博宏”字样。对博宏公司所属孙公司进行清理,按产业关联性划拨到各分公司(厂)进行管理,并进行工商注销登记。体制上、机制上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四)具体开展的工作

1.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提高战斗力。一是强化学习,不断提高公司党政班子适应市场经济、应对突发情况、驾驭生产经营的能力。公司党政班子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认真分析各阶段发展形势,结合博宏实际提出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有效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和扭亏攻坚需要,加强二级领导班子建设。结合干部考核及“德、能、勤、绩”各方面,本着团结、专业、效率、互补的原则,对部分二级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保证各单位班子更加团结有力;三是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公司年初就把干部职业化教育列入全年培训计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办班培训、个人自学、与高等院校及专业培训机构合作等方式,加强干部职工队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队伍职业化素养。鼓励干部职工自学成才和参加国家各类技能资格认证考试,多方式、多渠道帮助干部职工提高技术技能和专业水平;五是按照“效益决定分配”原则,合理调整绩效分配机制,执行专业技术职务津贴制度,把职工收入与经营绩效挂钩、与专业技术职务挂钩,体现收入“工效”原则和“知识技能参与分配”原则。

2.加强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发挥理财功能。一是突出财务管理中心职能,严格财经纪律、税收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二是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大销售管理和清欠力度,加速资金周转,保证了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三是按照“先急后缓”原则,加强资金有序调控,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四是强化价格与成本管理,通过“成本倒推法”、“倒逼指标法”等措施,对各单位成本费用,特别是非生产?支出进行测算与监控。实行优质优价采购,将各种成本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五是加强预算管理,根据全年生产经营总体目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六是坚持“周盈亏动态平衡分析”制度,为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七是加强审计监督,注重管理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将审计监督向经济责任、企业管理各方面延伸,使审计监督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

3.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拓展外部市场。一是稳定内部市场。用好博宏与水钢市场结算的有利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内部市场,取得较好成效;二是加大外部市场培育。

4.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在坚持好原有规章制度基础上,制定了《生产设备、设施外委修理暂行管理办法》等新的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公司经济责任、干部管理、绩效考核、技术安全等各项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依章治企、科学管理;二是强化合同管理,坚持合同审查、会签、分级管理制度,有效避免合同风险,处理了部分历史形成潜亏、合同不规范等问题;三是加大基础管理力度,加强生产经营组织与管理,强化调度指令、信息收集和数据统计,统一指挥,令行禁止。对照同行业先进水平,抓好“对标升级”,努力提升技术经济指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5.抓好新项目投入和建设,提高硬实力一是抓好 “一罐到底”等三大项目建设;二是积极探索投资小、见效快、前景好的节能环保新项目。三是积极探索和实施引资合作,促进公司多渠道、多模式发展,努力促进公司“硬实力”的提升。

三、水钢“十二五”非钢产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水钢的长远利益出发,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基础,以持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追求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最佳化,着重促进非钢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推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应用,努力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构建资源节约、生产高效、环境清洁的运行管理模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水钢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品种合理、节能高效、生态环保、效益良好、竞争力强”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钢城。

(二)基本思路

为使水钢成为规模和产品结构合理、管理水平先进、资源和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生产效率高、产品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水钢仍坚持实施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并举的发展战略,走不断做强做精钢铁主业,积极发展非钢产业的发展道路。非钢产业发展思路:一是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施资源支撑发展战略,逐步加大钢铁生产的上游原煤、铁矿石、石灰石等资源开发与储备;二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按照“减量、再用、循环”的方针统筹规划,大力发展下游产品(如废渣、废气、余热和废水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有效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三是以钢铁主业为支撑,做好做活机电制造业、钢材商贸业、运输业、后勤服务、民用燃气等辅助产业。四是大力发展棒线材产品深加工,延长钢材加工产业链;五是强化能源与环境的科学管理,重点建设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等。

(三)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紧紧抓住水钢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钢铁)基地”政策条件,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坚持实施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并举的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当发展产能规模,推进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和利用周边矿产资源,拓展产业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把水钢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长材精品基地”。2015年,水钢工序间能力实现合理、经济匹配,钢综合产能具备550万吨,钢铁主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非钢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8亿元。主要技术指标:

能源、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有全新提高:“三炉”煤气能源实现100%回收利用,企业余热、余压发电自给率达50%以上,工业水循环使用率≥98%;高炉渣、转炉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企业节能效益显著:吨钢耗新水≤2.5t,吨钢综合能耗≤615kg,焦化工序能耗≤115 kgce/t,烧结工序能耗≤50 kgce/t,炼铁工序能耗≤400 kgce/t,炼钢工序能耗≤0 kgce/t,轧钢工序能耗≤40 kgce/t。企业环境效益大幅改善: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98%,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到1.8kg,吨钢烟粉尘排放量降低到1.0kg,化学需氧量364t,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气处理率、外排废水达标率达100%,外排废气达标率达96%,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四)重点发展非钢产业领域

水钢非钢产业发展,最初很大程度上是为解决从钢铁?线上分离出来的职工以及家属工的安置问题。经过多次的变革和整合,“十一五”时期,水钢非钢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和壮大,但大部分非钢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亏损,仍需依靠集团公司补贴或其他政策性支持得以生存,与钢铁主业发展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对现有非钢产业进行认真的清理和整和,避免内部无序竞争;二是按照“立足水钢求生存,面向市场谋发展”原则,大力扶持和发展非钢产业,实现辅业从就业型产业向可持续发展产业的根本转变,进一步拓宽企业经营领域,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逐步形成以主业带动辅业发展,辅业支撑主业发展的新局面,非钢产业的重点如下:

1.建筑材料业。目前,水钢已初步具备年产500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初步测算每年将生产废渣约为300万吨。为实现企业清洁生产,可利用水渣、重矿渣等制造水泥及耐火建筑材料。

2.运输业。随着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水钢各相关产业发展,境内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业、城市建设扩容、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六盘水市社会资源的运输任务日趋繁重,为水钢运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因此,规划把运输业列为“十二五”产业发展重点,将水钢运输业全力打造成为集客运、货运物流、特种运输、汽车修理、4S服务以及驾校教学为一体的运输集团公司。

3.机电制造及修理业。重点实施水钢机械制造公司和电气自动化公司搬迁建设,逐步提升水钢在机械制造、电机修理、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辅业社会市场服务能力。

4.商业服务业。在西部地区建设1-2个钢材专业市场或者钢材商贸城。重点支持将水钢同心工贸公司发展成为集仓储、加工、贸易、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钢材贸易公司。

5.生活服务业。立足水钢后勤服务市场,做优做强水钢后勤服务产业。着重提升水钢瑞泰公司在物业管理、幼儿教育、餐饮服务、道路工程、城市绿化、工业清洗、水电煤气管理等方面市场服务能力,逐步将瑞泰公司打造成六盘水市一流的生活服务公司。

6.建筑业。以六盘水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为契机,结合企业改革、改制有利条件,积极开拓社会市场,全力将水钢赛德公司打造成为集维检、钢结构制作、房屋建筑、地产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建筑安装单位。

7.城市民用煤气燃气业。一是充分利用水钢煤焦化公司生产的焦炉煤气,逐步规范和市场化运作现有焦炉煤气供应体系,促进企业能源效益最大化。二是积极发展煤气燃气业,以供应六盘水市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气和大型工业企业用燃气为目标,重点实施六盘水市煤气气源建设,重点解决六盘水市居民生活用燃气,辅以补充水钢焦炭缺口。

8.棒线材深加工业。规划年生产深加工产品50万吨,生产品种: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低松弛预应力钢丝、低松弛预应力镀锌缆索钢丝、碳素弹簧钢丝、镀锌钢丝、镀锌钢绞线、CO2气体保护焊丝、合金弹簧钢丝、轴承钢丝、冷镦钢丝、银亮棒材。

(五)重点实施项目

1.全厂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再利用项目;

2.高炉富氧鼓风喷吹煤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3. 1#2#高炉TRT项目;

配套1#2#高炉建设一座6MW压差发电系统。项目总投资5120万元;

4. 富余煤气发电项目;

为充分利用全厂富余煤气资源,建设一套240t/h锅炉及60MW发电机组等。项目总投资24202万元;

5. 轻型环保建材搬迁升级改造项目;

6. 铁片区粉尘综合治理项目;

7. 九泵站小循环系统项目;

8. 3#4#焦炉干熄焦项目;

9. 焦化酚氰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改造;

10. 公司搬迁改造;

11. 水钢机械制造公司和电气自动化公司搬迁建设;

12. 60万吨钢渣余热热闷生产线;

13. 70万吨新型环保水泥(微粉)生产线;

14. 六盘水市城市气源厂项目;

15. 水钢线棒材产品深加工项目;

16. 水钢能源管控中心;

17. 赫章年产50万吨铁精粉生产线;

18. 高速钢复合轧辊生产线;

19. 观音山橡胶输送带改扩建项目;

20. 废钢处理扩能改造项目;

21. 1.2万吨特种炭黑扩能改造项目等。

地址: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711   联系电话:010-65133322-1304 
技术支持: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5133322-1140